尋訪桃花源-福山部落!Pete哥iTalk單車日誌!EP70


烏來到福山部落的這條路線是很多車友津津樂道的路線!一路上雖有緩坡但是可輕鬆而上,沿路上可以在烏來老街美食一餐,也可觀賞美麗的烏來瀑布!往福山部落的美麗山景更是難以言喻!我們就一起來尋訪福山部落吧!

詳細路線資料可參考Pete的Strava https://www.strava.com/activities/513…

福山部落簡介(資料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 資訊資源網)
烏來區福山里山林景緻原始,清幽純樸,宛如世外桃源的「福山部落」,是泰雅族人移居烏來的最初地點。部落內處處可見壁畫與雕刻,展示著泰雅族生活、信仰與文化等內容的主題,村內石砌的天主教堂,相當具有特色。因福山部落位處於南勢溪上游水源保護區,再加上開發少,是目前烏來五里中最具原民風格的部落。位於南勢溪上游流域,土地面積約160.3138平方公里,是烏來山區最為內陸的部落。

部落由來
清朝中葉,泰雅族人 在此建立塔拉南部落(即大羅蘭)、李茂岸部落,為烏來鄉境內最早建立的部落,其後因人口增加,族人乃向南勢溪下游遷移,而留在福山境者,經多次異動,乃建立 屯鹿、李茂岸、卡拉模基、大羅蘭等4個部落,屯鹿位於南勢溪與五重溪交會處東 方約800公尺之地;李茂岸位於南勢溪與大羅蘭溪會合點,因該部落附近之溪流 彎曲,而兩岸之岩角突出,這種地形泰雅語稱作mang-ngan,遂以之為部落名,泰雅族人則稱為Limogan,日人音譯為李茂岸,漢人則音譯為林望眼。卡拉模基則位 於李茂岸對岸。日人治臺後,清光緒33年,於李茂岸置隘勇監督所,以監視附近諸 部落。民國元年,設立李茂岸駐在所。民國10年,三井合名會社強徵土地,迫使福 山境諸社遷移,經異動後之社址僅有李茂岸、卡拉模基、大羅蘭三處。民國20年左 右,有桃園縣境高義蘭社(Kaglian)11戶52人遷至李茂岸社東方山區,族人稱該地為 「哈呅」或「下盆」(Habun)。不久,塔卡散社(Takasan)部份族人亦遷居哈呅,但5年後,又全部遷至今宜蘭縣大同鄉的崙埤、東壘等社。光復以後,劃定村行政區,將境內三社合併為一村,初名茂林村,後改為福山村。民國43年,遷居東壘部落之塔 卡散部落有20多戶約90人再移住哈呅(Habun)部落。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肆虐, 致使對外交通中斷,約在53、54年間,經協商遷村至福山下盆部落。

發表迴響